“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

岳钦韬

2014年5月27日至28日,“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浦大桥桥下、具有百年历史的三山会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法国里昂东亚学院主办,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协办。来自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42名新老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法租界的发展与近代上海城市变迁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会议于5月27日上午9点整开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健、里昂东亚学院柯蓉(Christine Cornet),以及三山会馆管理处主任王树明分别致开幕词。会议分五组进行讨论,共有20位学者作了报告。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主持人、评论人还有上海市档案馆的邢建榕、马长林、冯绍霆、何品,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白华山,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张笑川,徐汇区文化局的欧晓川、宋浩杰,徐汇区图书馆的房芸芳、黄浦区文化局的朱畅江、黄浦区文保所的张富强,以及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陈同、张剑、蒋宝麟、赵婧等多名研究人员。

一、 大视野、大时代之下

会议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的《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为始,他就两界共管与法租界的独立、公董局与法租界治理体系、西区开发与上海的摩登时代三个方面进行了内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该所李志茗的论文《上海早期英法租界:制度视野下的比较分析》对早期两租界的形成问题不仅作了详细的阐述,而且从制度的视角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来自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暨历史研究所的陈珏以《上海史中的汉学与汉学史中的上海》为题,从汉学史、物质文化、西学东渐三个学术聚焦点来观察上海史,为法租界的研究提供一些背景的参考资料。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马军的《铁门续曲(1937年11月-1946年1月):以上海南市华法交界处为主线的考察》一文,探讨了上海沦陷后南市华法交界处的数十道铁门对南北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复杂影响,以及各方为最后拆除铁门所做的努力。

该所的青年学者江文君作了《战时上海南市难民区》的报告,叙述了法国天主教会的饶家驹(Robert Jacquinot de Besange)神父设立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保护难民、与日方交涉的过程。此外,他还比较了上海、南京两地安全区的异同。

二、军警和司法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天岳的《“拓垦者”与“保护神”的传说:法国首任驻华舰队司令卜罗德与上海法租界》一文,对卜罗德(Auguste-Léopold Protet)来华作了多维度的考察,指出其所谓的“保护神”和“拓垦者”形象均建立在法国对华殖民扩张的棋局上。是文也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外初交之际冲突与融合共生并存的历史风貌。

里昂东亚学院侯庆斌的《问题、史料与方法: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1869-1931)研究的若干思考》指出了目前学界由于史料方面的局限,即对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的研究相对充分,对法租界会审公廨的研究则非常滞后。该文基于法国外交部的档案资料,在史料、问题意识、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里昂东亚学院的柯蓉以《服役于上海法租界的越南警察(1906-1946):被服、安居、保健与教育》为题,论述了1907年越南警察开始定期服役于法租界后“融入”城市的问题。法国当局而为了吸引更多的越南人加入法租界警察部队,还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保健和社会生活的必需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晓明的《上海法租界越南巡捕研究》与柯蓉的论文有着相近的研究旨趣和路径,可以相互参照。

三、 居民与市政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牟振宇以《开埠初期上海法侨人口、职业及社会网络(1842-1875)》为题,指出法侨对于法租界市政制度的创建和城市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上海城市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里昂东亚学院谭欣欣的《秩序与意外:历史图片、图表和GIS地图中的上海法租界公共交通安全情况(1908-1937)》一文,通过图表和GIS地图等手段分析了1908至1937年间界内有轨电车发生意外的原因,评述了法租界公董局为改善公共交通安全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反应。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岳钦韬的报告《法租界高架铁路的规划与废止:兼论上海城市周边铁路路线的形成》,指出近代上海的铁路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其原因是包括法租界高架铁路在内的淞沪、沪宁、沪杭甬等城市周边铁路是在中西双方围绕租界扩张的抗衡中形成的,而很少是出于工商业和港口发展的内生需求。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青年学者陆烨的报告《市政抗捐运动与上海法租界市民团体(1919-1937)》认为,法租界华人全境型市民团体兴起于五四运动时期,而抗战前法租界市民团体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市政捐税在法租界城市政治中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法租界社会的特点和近代帮会在城市政治中的作用。

四、浸润“法兰西”文化

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许洪新的论文《论租界时期今思南公馆街区文化特点:上海法租界核心地块一居住街区的个案研究》指出,思南公馆街区是法租界当局精心打造的新核心地块中的一个高档居住区,成为“东方巴黎”中最具法兰西精气神韵的代表性城区。研究其历史文化对认识法租界和上海城市文化中不同类型城区的特点很有意义。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刘华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法文旧书介绍》,对由该馆收藏的79本上海通志馆遗留法文旧书的进行了介绍,对其中部分图书上的藏书章也作了梳理,为这批图书的渊源和流转情况提供了佐证。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张剑撰写的《“乙酉学社丛书”翻译出版与影响:兼论知识人在战时法租界的困窘与出路》一文,详尽解析了抗战期间科学类书籍“乙酉学社丛书”的翻译和出版情况。

该所段炼的论文《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活动:中国泉币学社在法租界》,梳理了抗战时期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中国泉币学社及其高水准的学术活动,从侧面说明了战争环境对上海文物集藏活动的作用。

五、中法连线:里昂分会场会议录像

以上报告结束之后,上海主会场还播放了5月22日里昂分会场的录像。会议由里昂东亚学院刘喆、蒋杰主持,首先是里昂东亚学院王钰花(Fleur Chabaille)作题为《上海法租界与天津法租界的扩张:用连接或比较方法来分析它们的过程及方式(1861-1937)》报告。她通过展现这两个类似的、具有代表性的租界历史,来展示租界扩张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空间拓展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它们的成功经验与遭遇到的障碍。

巴黎政治学院徐翀提交了《东南互保还是帝国竞争:庚子事变时期上海法租界的防御,1900-1903》一文,他认为东南互保一方面表明了自太平天国以来南方地方实力派的兴起以及国家行政的军事化,但另一面则是各国列强借口“东南互保”屯兵上海,以致各方对上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控制权的争夺进一步激烈化。

里昂东亚学院蒋杰所作的《法租界会审公廨、警务处与薛华立路的开发(1900-1939)》,以薛华立路的修筑和会审公廨大楼、警务处大楼的建造为主线,重构了该街区的开发史,分析了公董局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了它在法租界和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里昂东亚学院赵伟清以《政治与民族敏感性:上海法租界的电影审查(1927-1943)》为题,研究了法租界电影审查制度的起源、变迁以及其运作模式和采取的措施,从而探讨了电影审查与电影文化的关系。

此后,中、法双方通过网络通讯软件Skype展开了热烈的对话交流,双方对以上报告发表了诸多见解,法方还展示了其学习、工作场所的实景。

六、  会议总结

会议临末,马长林、许洪新、冯绍霆、柯蓉、周武、马军从各个方面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评价与展望。本次研讨会在使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采用新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法租界专题讨论会,不仅标志着法租界史与上海城市史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展示了一支日渐成熟、能熟练运用法文资料的青年队伍。

“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 – “The French Concession and Moder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7-28 May 2014,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of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 (Lyon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udies) are organizing a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lace and role of the French Concession in Shanghai history. The venue of the conference is the historical Fujian Guild (三山會館) at 1551 Zhongshan South Road.

The conference papers cover a broad spectrum of topics. The program include 21 presentations (the working language of the conference is Chinese):

PROGRAM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论人

周武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何品
李志茗 上海早期英、法租界:制度视野下的比较分析
陈珏 上海史中的汉学与汉学史中的上海
马军 铁门续曲(1937年11月—1946年1月)——以上海南市华法交界处为主线的考察 马长林
江文君 战时上海南市难民区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论人

江天岳 “拓垦者”与“保护神”的传说——法国首任驻华舰队司令卜罗德与上海法租界 陈同
侯庆斌 问题、史料与方法——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1869-1931)研究的若干思考
柯蓉 Christine Cornet 服役于上海法租界的越南警察:1906-1946——被服、安居、保健与教育 许洪新
朱晓明 上海法租界越南巡捕研究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论人

牟振宇 开埠初期上海法侨人口、职业及社会网络(1842-1875) 李志茗
谭欣欣 秩序与意外——历史图片、图表和GIS地图中的上海法租界公共交通安全情况(1908—1937)
岳钦韬 法租界高架铁路的规划与废止——兼论上海城市周边铁路路线的形成 张笑川
陆烨 市政抗捐运动与上海法租界市民团体(1919-1937)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论人

许洪新 论租界时期今思南公馆街区文化特点——上海法租界核心地块一居住街区的个案 冯绍霆
刘华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法文旧书介绍
张剑 “乙酉学社丛书”翻译出版与影响——兼论知识人在战时法租界的困窘与出路 白华山
段炼 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 :中国泉币学社在法租界

报告人

报告题目

王钰花 (Fleur Chabaille) 上海法租界与天津法租界的扩张:用连接或比较方法来分析它们的过程及方式(1861-1937)
徐翀 东南互保还是帝国竞争 ?——庚子事变时期上海法租界的防御, 1900-1903
蒋杰 法租界会审公廨、警务处与薛华立路的开发(1900-1939)
赵伟清 政治与民族敏感性:上海法租界的电影审查(1927-1943)

14:3015:30  上海主分场与里昂分会场通过Skype进行对话交流

       主持人:牟振宇、江文君

15:4016:50  圆桌会议

       主要发言人:马长林、许洪新、冯绍霆、柯蓉、周武、马军

 

”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函

邀请函

__________先生/女士

 

近年来,随着中法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法国对近代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拟与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东亚学院在2014年5月27-28日联合举办“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

素仰先生学养深厚,在该领域成绩斐然,敬请拨冗参与为荷。我们将承担会议期间您在上海的膳宿费。

1、会议时间:2014年5月27-28日

2、会议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

3、主要议题:

(1)近代中国视野下的上海法租界

(2)法租界与上海市政管理

(3)法租界与上海社会变迁

(4)上海法租界安全防御研究

(5)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上海法租界

(6)其他地区法租界研究

敬请您在收到邀请函后尽快与我们联系,并于3月1日前将与会报告题目或摘要通过E-mail发至联系人邮箱,5月10日前发来全文。

会议联系人:

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牟振宇

E-mail:zymu1105@163.com ;Tel:(+86)13564764935,(+86)15900670302

法国: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东亚学院 蒋杰

E-mail: jiangj06@163.com;Tel:0033-0437376482

 

专此

敬颂研祺!

 

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东亚学院

                                                                                                 2014年1月27日

 

上海市档案馆实施新的档案复制制度

据悉,自本年8月1日起,上海市档案馆对查档者实施新的档案复制制度。大旨如下:其一,取消收费。其二,对属于全文阅览和缩微胶卷性质的档案,每位查档者每天可免费复印50张(50张以上当天不予复制),无天数限制。其三,对属于原件性质的档案不予复印,只准抄录。

我有一个想法

诸位,明年(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日俄战争爆发110周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法战争爆发130周年,届时学术界一定会很热闹。我想届时我们是否可以办一个“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上海”的学术讨论会,大家以为如何?这和本课题的主题应该是比较吻合的。

请大家畅所欲言?

柯蓉教授为课题组中方成员作报告

2013年5月24日上午10时,法国里昂东亚学院副院长柯蓉(Christine Cornet)教授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问,并为“战争塑造上海”课题组中方成员作了一次精彩的工作报告。除课题组马军、江文君、岳钦韬、陆烨外,特意前来听讲的还有里昂东亚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哲、上海历史博物馆馆员刘华。

柯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上海法租界的混乱与应对(1849-1943)》,主要探讨了上海法租界历史上的警察问题,尤其是安南(越南)巡捕问题。柯蓉教授认为近代上海是各民族融合的万花筒;法租界的警政人员构成也体现出混杂性和国际性。此外,法租界警察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亦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CORNET

柯蓉教授在演讲

学术报告预告

“战争塑造上海”学术报告之一:

题目:《上海法租界的混乱和应对(1865-1937)》

报告人:法国里昂东亚学院副院长柯蓉(Christine Cornet)

时间: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时

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小会议室

与本课题相关的故事影片

我觉得下面几部电影对于直观地理解战争与上海的关系会有些帮助,大家有空可以上网或买碟看看。

《太阳帝国》(美国,1984)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1947)

《战上海》(中国,1959)

《八百壮士》(中国台湾,1970)

《上海陆战队》(日本,1939)   

启动会议第三次会议

4月25日下午1点半至4点半,在历史所小会议室举行了启动会议的第三次会议,与会者有安克强、马军、李志茗、江文君、牟振宇、陆烨和岳钦韬。中方各位依次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背景,和介入本课题的独特路径。安克强则教授分别作了评点。启动会议自此全部结束。今后,各位将在彼此保持充分通讯联系的基础上,以“战争塑造上海”为大背景,各自展开独立的研究。

CityImages_28827

启动会议第二次会议

2013年4月17日上午9时至12时,本课题组在历史所大会议室举行了启动会议第二次会议。到会者有安克强、冯艺、马军、李志茗、江文君、牟振宇、陆烨、岳钦韬。安克强教授先以里昂东亚学院为入口,向中方人员介绍了法国研究所系统的组织体系。进而又和冯艺一起介绍了东亚学院的网站及其内部的电子资源。最后,安教授展示了Actoz软件的起源和使用方法。抗战中的中国士兵

启动会议第一次会议

2013年4月10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主任马军研究员,与法国里昂东亚学院(Institut d’Asie Orientale)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教授合作申请成功的法国国立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Agency)三年项目——“战争塑造上海”(Wars made Shanghai,1840—1952)在历史所小会议室举行启动会议。双方就研究计划、合作方式、运用工具以及预期成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到会的还有作为该项目中方成员的李志茗、江文君、牟振宇、陆烨(以上为本所同人)和岳钦韬(复旦大学研究生)。其间,历史所副所长王健研究员亦曾莅临指导。

IMG_7239